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2021年第4期

2021-12-16

  ·欧洲史·

  英国近代土地确权立法与实践/侯建新

  博雅与专业的妥协:19世纪牛津大学历史学科的建立/陈磊

  20世纪30年代初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信美利

  ·美洲史·

  弃中取日:近代巴西东亚移民政策的转变/杜娟

  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革命历史记忆的研究/蔡梦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的肺结核防治与民族国家建构/夏婷婷

  ·亚洲史·

  20世纪日本学界的“古代虾夷族群”论争/李文明

  1908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与日本企业的应对——以三井物产会社为中心/吴起

  ·世界古代史·

  希罗多德与雅典“史前史”的书写/郭涛

  记忆、历史与遗忘:雅典大赦与吕西阿斯的修辞策略/李宏伟

  英文提要(Summaries)

  孙剑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容摘要


英国近代土地确权立法与实践

侯建新

  内容提要 英国资本主义土地产权制度是不论政治身份的个人对土地、对自身劳动力的完全所有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英国因独立个体缺失而没有完全的私人财产权。经过长期博弈以及对封建采邑制的法律清算,17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推出《骑士领废除与补偿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在英国率先实现国家立法。后来的议会圈地则是土地确权实践。“骑士领废除”与历时百年的议会圈地应作为英国近代土地私人产权确立的关键节点。圈地损害小农阶层的利益并遭到小农抵抗,但总体说来,议会圈地的法治化程序缩减了无序性和反复性,并使圈地成果受到法律保护,从而为英国的崛起奠定经济基础。

  关键词 英国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确权立法 混合所有权 私人产权 议会圈地

博雅与专业的妥协:19世纪牛津大学历史学科的建立

陈磊

  内容提要 牛津大学与英国的教会—国家建制紧密相连,其博雅教育体系长期以培养教俗精英为旨归。在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和宗教变动的多重冲击下,该体系出现危机,引发了各方论争。为此,牛津大学实施了将现代历史等新兴科目引入课程体系等改革措施,对博雅教育的内容和载体进行扩容,以适应学生群体需求的变化。这为历史学科的创设开拓了制度空间。基于此,牛津史学教授结合本土经验和德国史学方法,初步构建了现代史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帮助英国史学跻身欧洲史学之林;同时,学院的史学导师成立联合会,搭建了兼具博雅与专业教育功能的教学与考试体制。这两种教育理念与势力相互竞争、交锋与渗透,最终推动建立牛津历史学科,并锻造了大批国家精英和学术领袖。牛津历史学科的创建模式不仅深刻影响英国史学发展的脉络和风格,也参与塑造了英国的政治文化和民族特性。

  关键词 英国高等教育 牛津大学 博雅教育 英国史学 历史学科

20世纪30年代初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

信美利

  内容提要 中意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一方面,意大利法西斯掌权并巩固国内政权之后开始积极寻求对外扩张,认为参与中国事务有利可图;另一方面,中国为经济和国防建设,尤其是抵抗日本的独占野心而努力寻求对外合作。意大利最初抓住国联对华技术合作之机,以“公平分配”和技术实力为由要求参与对华合作项目;而后,孔祥熙、宋子文访意并提出经济合作计划,意方兴趣浓厚。但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内部对该计划意见不一,原因在于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滞,无法承担“巨额”投入背后的风险;同时,意大利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不愿在远东牵涉过深,且中日战争有助于转移欧洲列强注意力。中国当时局势动荡,意中经济合作计划提出者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合作谈判最终无果。意中经济合作计划虽有“合作”之名,其本质仍是法西斯意大利在华进行的帝国主义扩张。经济合作计划的目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旨在实现意中两国当时政治外交上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中意关系 意大利法西斯 墨索里尼 经济合作计划 宋子文 技术合作

弃中取日:近代巴西东亚移民政策的转变

杜娟

  内容提要 1850年巴西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后,曾试图从中国大规模引进华工,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也在客观上为巴西和日本签署移民协定提供了历史机遇。1895年巴日建交,巴西引进日本劳工拥有了合法性。20世纪初,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出台了禁止或限制日本移民的政策,迫使日本劳工另寻出路;欧洲主要移民来源国纷纷颁布法令,禁止向巴西输出补贴劳工移民,巴西欲寻求劳动力来源多元化。与此同时,巴西的咖啡经济在政府的干预下逐渐复苏,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巴日两国于1907年签订《移民契约》。不可否认,一系列历史偶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巴劳工协议的达成。但究其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两国国力对比及国际地位的变化,中日海外移民政策的不同走向,以及巴西和日本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都追随欧洲文明,才是推动近代巴西东亚移民政策发生“弃中取日”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巴西移民政策 华工 日本移民 咖啡经济 移民契约

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革命历史记忆的研究

蔡梦竹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记忆研究在美国史学界兴起。利用记忆研究提供的视角与方法,美国革命史的研究得以旧题新作,曲径通幽。美国革命历史记忆的研究根植于美国自身的学术和社会语境,受到政治文化研究、“身份政治”史学和公共史学三个重要的本土因素的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政治文化研究从情感和象征的维度考察政治生活,推动了初期美国革命记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美国“后60年代”兴起的“身份政治”史学和公共史学将其推至繁盛,前者聚焦以普通民众和边缘群体为主体的革命记忆,后者力图探索革命记忆向博物馆、革命遗址、教科书等公共领域传播的过程。以此,呈现出历史与记忆、过去与当下、记忆与身份之间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 美国革命 历史记忆 身份政治 公共史学 政治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的肺结核防治与民族国家建构

夏婷婷

  内容提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加快了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但各类流行病,尤其是死亡率较高、持续时间长的肺结核,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挑战。卫生学家将肺结核与工人、女性、儿童和移民等群体联系起来,将其定义为导致“阿根廷种族”衰败的“社会疾病”。针对肺结核这类“社会疾病”开展的防治运动促进了阿根廷公共卫生的制度化发展,推动其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界对肺结核传染性的重视,隔离的规定加剧了对病人的污名,加大了不同阶层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的区隔,许多患者成为与社会隔绝的群体。公共卫生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这一进程带来的病患群体的边缘化也需受到重视。只有在社会正义和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公共卫生,谨慎处理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真正建立普惠和包容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

  关键词 阿根廷 医疗卫生史 肺结核 民族国家 公共卫生 流行病防治

20世纪日本学界的“古代虾夷族群”论争

李文明

  内容提要 “古代虾夷族群”论争可与“石器时代日本居民”论争、“古代邪马台国”论争并称为20世纪日本学界的三大古史论争。“古代虾夷族群”论争涉及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重学科。20世纪初以来,各个学科均有学者热烈地参与讨论,但论争至今仍未真正终结。2001年,在“古代虾夷族群”问题上,工藤雅树提出“超越论争”的倡议。但论争本身的长期无解并不能简单地视为“超越”的理由。只有对“论争”这一学术现象本身进行分析,对各种学说的合理性、矛盾性都有辩证的认识,才能对“论争”有所超越,避免再次回到重复、执拗的“论争”。

  关键词 古代虾夷 阿依努 倭人 古代虾夷族群论争 历史文献断层

1908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与日本企业的应对

——以三井物产会社为中心

吴起

  内容提要 1908年,以“二辰丸案”为导火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爆发。抵制日货运动对日本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作为当时在中国的主要日企之一的三井物产会社,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在华社会关系网,与日本政府密切配合,应对抵制日货运动。应对举措主要包括:大量搜集抵制日货运动相关情报并与日本政府共享;协助日本政府采用各种手段缓和与清政府、立宪派、民众的关系;采用秘密交易等方式分化华商,使华商脱离甚至反对抵制日货运动。由于采取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三井物产减少了自身损失,对日本政府和其他日本企业也提供了一定支持,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主力的作用。

    关键词 二辰丸案 抵制日货运动 日本企业 三井物产会社 情报活动 

希罗多德与雅典“史前史”的书写

郭涛

  内容提要 希罗多德书写的雅典“史前史”既是对希腊人历史起源的追溯,也是其“蛮族”书写的一部分。然而,对文本的阐释不应止步于“史料”式的阅读方式,仅仅依据文本“说了什么”来判断希罗多德对雅典的态度和立场,并据此推断《历史》的叙事目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是采用文学批评的方法,考察文本是“如何说的”,通过剖析文本的叙事手法和修辞策略,或许更有助于揭示希罗多德精心隐藏于文本背后的真正意图。希罗多德分别运用了人称转换、一词多义、反讽等修辞手法,将“文明的蛮族”埃及人、“野蛮的蛮族”皮拉斯基人;以及“曾经的蛮族”伊奥尼亚人三个看似片段性的文本叙事,构建成与“地生神话”政治宣传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超越于雅典城邦政治之上。希罗多德的雅典“史前史”对希腊人与蛮族关系的叩问是反思整部《历史》叙事主旨的切入点。

    关键词 希罗多德 雅典 史前史 地生神话  

记忆、历史与遗忘:雅典大赦与吕西阿斯的修辞策略

李宏伟

  内容提要 公元前403年,在经历了三十寡头短暂的“残暴”统治之后,雅典民主政制得以再次重建。与其他希腊城邦不同,雅典并未因此陷入公民相互复仇的恶性循环之中,相反,内战后双方达成了和解,并立下大赦誓言,实现了城邦内部相对的和平。吕西阿斯诉讼演说辞中对大赦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示了民主政制重建后法庭上演说者关于正义以及和解所使用的修辞策略,反映了诉讼演说对内战后民众集体记忆与雅典公民身份的塑造过程及其对城邦政治稳定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雅典大赦 吕西阿斯 修辞策略 集体记忆 三十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