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2023年第1期

2023-06-20

·笔谈·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交流·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金寿福

 
青铜之光:早期的中外文明交流/罗新慧

 
构建萨满式宗教舞台:中美地区古代文明的特质和启示/李新伟

 
交相辉映:两河流域文化元素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发现/欧阳晓莉

 
 

·殖民主义史·

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万立

 
共和派的“同化”政策与“法国的阿尔及利亚”观念的形成/刘梦佳

 
 

·美国种族关系史·

道德与政治: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的起源和特征/杜华

 
“尼亚加拉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黑人民权斗争发展的影响/刘依纯
 

 
·欧美社会与政治史·

16世纪法国天主教与新教的神圣空间建构及其影响/江晟、郑欢

 
里士满集团与弗吉尼亚州第二政党体制的建立/杨钊
 

 
·日本对外关系史·

二战后日本的渔区扩张与“麦克阿瑟线”撤废活动/廖兵、张根福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政策/史勤
 

 
英文提要(Summaries)
孙剑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容摘要



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万立

内容提要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欧洲殖民帝国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其内核都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

关键词   欧洲殖民帝国  国际法  发现论  无主地论  优先权论  财产化 

 

 

共和派的“同化”政策与“法国的阿尔及利亚”观念的形成

 

内容提要   在法国殖民史上,阿尔及利亚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国人认为阿尔及利亚并不是一块殖民地,而是法国的一部分,是法国本土的延伸,称阿尔及利亚为“法国的阿尔及利亚”。这种观念的形成与法国的共和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一开始,共和派就是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的积极支持者。在殖民过程中,共和派更是以“自由”“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理念为由,提倡阿尔及利亚与法国本土的“同化”。正是在共和派的推动下,法国确定了对阿尔及利亚的“同化”政策。然而,在殖民实践中,这种“同化”政策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并不涉及当地土著人口,而是仅限于阿尔及利亚这块土地和居于其上的欧洲人口与法国本土的“同化”。这种排他性的“同化”政策有着观念和现实两方面的根源,而它的实行则让“法国的阿尔及利亚”始终是一个只属于法国人的政治神话。

关键词   法国的阿尔及利亚  共和派  同化政策  移民殖民地  法国殖民史

 

道德与政治: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的起源和特征

 

杜华

内容提要   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身处福音派宗教复兴的时代,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其观念和话语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政治话语和抗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废奴主义者充分调用基督教思想和“自由、平等、权利”等美国政治的核心理念,构建出一套以“道德—权利”为核心的反奴隶制理念和话语。他们还尝试发动“人民”,通过塑造公众意见来切断美国政治体制对奴隶制的保护。在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强大的全国性政治权势。从这样的历史语境来看,废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抗争运动。废奴主义者不是单纯的道德改革家或政治行动者,而是试图联合道德和政治的力量,打破奴隶制政治权势对全国政治的控制,以最终消除奴隶制。这种兼具道德感召力和政治策略的理念和话语,是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美国废奴运动  奴隶制  福音派宗教  公众意见  道德性政治 

 

 

“尼亚加拉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黑人民权斗争发展的影响

 

内容提要   “尼亚加拉运动”是20世纪初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代表性组织。在白人种族主义泛滥的社会背景下,黑人知识分子的民权理念在世纪之交出现了妥协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分歧。杜波依斯和激进派黑人逐渐团结在一起,成立了“尼亚加拉运动”组织,为这一时期的黑人民权活动注入了活力。该组织不仅提出了黑人的民权诉求,并将妇女、青年拓展为黑人争取民权的中坚力量,还通过创立官方媒体,开拓了自己的宣传阵地。此外,该组织以游说、资助和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帮助“波普案”等一系列民权活动取得了成功。“尼亚加拉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美国黑人民权斗争由妥协到激进的转向。该组织的发展促使20世纪美国黑人民权事业朝着组织建构更为系统、斗争目标更加明确、参与人员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黑人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为现代黑人民权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美国黑人民权斗争  尼亚加拉运动  种族关系  布克·华盛顿  杜波依斯

 

16世纪法国天主教与新教的神圣空间建构及其影响

 

江晟、郑  弛

内容提要  自宗教改革以来,新教徒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法国的群体结构,引发了神圣空间内的频繁冲突。这种冲突不仅表现在教堂这一至关重要的神圣空间当中,还延伸到了城市的世俗空间之内。近代早期神圣空间的建构经历了从观念边界的形成到仪式与象征物赋予特定空间神圣性意涵和秩序结构的过程。在城市共同体内遭到压迫或侵害的少数派群体借此建构起了“想象的”神圣空间,成为其延续自身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而占据主导地位的群体亦依托“想象的”神圣空间,进一步压制和侵占其他群体的生存空间,最终达到完全独占城市世俗空间的目的。在16世纪法国宗教冲突的背景下,神圣空间发挥了强化空间隔离,塑造群体边界的作用,成为教派矛盾的重要体现;而神圣空间的边界也成为信仰共同体边界的一类重要表征,推动了相互对立的教派身份认同边界的成型。最终,不同教派建构神圣空间导致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边界被模糊和混淆,这一结果体现了16世纪法国社会的世俗化转向趋势。

关键词  法国宗教改革  胡格诺派  神圣空间  世俗空间  城市共同体 

 

 

里士满集团与弗吉尼亚州第二政党体制的建立

 

杨钊

内容提要   美国弗吉尼亚州具有极端保守的政治传统,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落后于北部和中部各州。弗吉尼亚州的第一政党体制发展得并不完善,政党组织相对松散,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而且普通党员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政党整体上要服从少数精英的利益。里士满集团是弗吉尼亚州共和党内的核心派系,长期控制着该州的政党政治,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被塑造成腐败、神秘的精英政治集团。然而,里士满集团通过自身的政党机制建设,确立了政党的政治原则,既在基层拥有坚定支持者,又具有全国性的政治影响力,还拥有自己的政党报纸,带动了全州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对第二政党体制在弗吉尼亚州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弗吉尼亚州在老南部地区政治影响力巨大,发挥着政治方向标的作用,通过示范效应促使老南部各州建立了第二政党体制。随着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张,老南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急剧扩大,只有以弗吉尼亚州为代表的老南部州实现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第二政党体制才算真正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确立。

关键词   美国政党体制  弗吉尼亚州  里士满集团  政党政治 

 

 

二战后日本的渔区扩张与“麦克阿瑟线”撤废活动

 

廖兵、张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设置了规制日本渔区的“麦克阿瑟线”,后来美国不断调整该线,致使日本渔区日趋扩大,日本颇受其益。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尤其在《旧金山和约》签署前后,日本朝野在对中国和苏联充满“疑虑”的情况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撤废麦克阿瑟线活动。其间,民间通过频频请愿阐述废线的合理性与紧迫性,力图推动政府尽快废线。政府方面则通过“吉田—杜勒斯换文”,积极促成日美加三国渔业谈判等,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美国的支持。不过,后者出于尽快批准《旧金山和约》的考量,仍然坚持暂停废线。尽管麦克阿瑟线最终在和约生效前夕被提前废除,但也产生了很多遗留问题。麦克阿瑟线撤废问题与《旧金山和约》有深刻的内在关联,展现了战后日本为尽快恢复主权国家地位的能动性与策略性。同时,尽管美国在该线撤废问题上居于关键地位,但中苏两国的态度也对日本废线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日本渔区  麦克阿瑟线  驻日盟军总司令部  旧金山和约  日美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政策

 

史勤

内容提要   从岸信介内阁到佐藤荣作内阁时期,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出发点带有明显的遏制中国的意图。1972年,中国和日本赶超中美关系缓和的步伐,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东南亚国家对此事高度关注,在欢迎中日恢复邦交的同时,担心两国结成同盟及日本的经济援助流向中国。针对此种情况,日本适时给予安抚,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不针对第三国,并表明没有更改对东南亚的友好政策,将继续扩大对它们的经济援助。日本的安抚、日本与东南亚的紧密经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与美日安保关系共存的实现、东西方关系缓和的大趋势,共同削弱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对日本与东南亚关系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事对日本的东南亚政策毫无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改变了日本对东南亚政策的出发点,令日本的政策不再明显带有遏制中国的意图,还在政治、经济领域重塑了日本外交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动力,对日本的东南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  东南亚国家  美日关系  田中角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