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所邀请拜根兴教授做学术报告
2023-08-29
2023年6月29日上午,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东亚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拜根兴教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谷城厅做了题为《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与古代中韩研究》的学术报告。这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2023年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孙泓副研究员主持。
学术报告伊始,拜根兴教授从“文化圈”“文明”概念出发,探讨“东亚世界”或“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列举了汤因比、费正清等学者的观点,提出金石碑志可以作为东亚文化圈要素之一。报告内容分为四大方面:朝鲜半岛现存七世纪前金石碑志、朝鲜半岛现存七八世纪金石碑志、朝鲜半岛现存罗末丽初金石碑志、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的整理研究及其对中韩关系与朝鲜半岛历史的研究作用。
拜根兴教授依次介绍了七世纪前、七八世纪、罗末丽初的朝鲜半岛金石碑志各十余通,并总结了各阶段朝鲜半岛金石碑志的特点,指出朝鲜半岛金石碑志逐渐靠近中原王朝金石碑志的撰作方式,并发展出了与中原不同的自身特色。
七世纪前的金石碑志主要有新罗真兴王巡狩碑、异次顿殉教碑等,反映了新罗扩张领土、佛教传播的情况。该时期朝鲜半岛金石碑志有如下特点:就地取材,石材相对不规整;文字夹杂方言;结构行文较简单;都与国王有关,为国家政令颁布的形式。
七八世纪的金石碑志主要有大唐平百济国碑、刘仁愿纪功碑,前者反映出唐罗联军混编的情况,后者对研究刘仁愿生平有重要作用。该时期朝鲜半岛金石碑志有如下特点:有完整的螭首、龟趺以及规整的碑身,钟铭完全按照中原方式制作;行文相对顺畅,能用空格表示尊敬;体现宗藩关系;刊刻石经,表明新罗的佛教治国倾向;逐渐形成自身特点。
在罗末丽初金石碑志这一部分,拜根兴教授主要介绍了当时高僧圆寂后国王所赐的塔碑,特别指出了崔致远对这一时期金石碑志发展所作的贡献,其《四山铭》成为后来的写作范本。
随后,拜根兴教授介绍了十七世纪至今中外学者对朝鲜半岛金石碑志的整理研究情况,指出朝鲜半岛金石碑志学问的兴起与清代乾嘉学派的发展密切相关。起初朝鲜半岛文人收集金石碑志铭文仅仅出于研习书法的兴趣,在朝鲜文人与清朝文人的交往中,清朝文人对朝鲜半岛金石碑志的关心,促使朝鲜文人加紧搜集整理半岛石刻碑志。18世纪的洪良浩是朝鲜半岛金石碑志整理研究的里程碑式人物,著有《耳溪集》。18、19世纪中韩交流的代表人物、书法家、金石学家金正喜著有《海东碑考》《阮堂金石过眼录》。19世纪朝鲜金石学家、翻译官、思想家吴庆锡著有《三韩金石录》《三韩访碑录》《天竹斋札录》。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著有《海东金石零记》(韩国学者朴现圭考证该书由翁方纲第六子翁树琨所编集)。清代藏书家、金石学家刘喜海被认为是朝鲜半岛金石碑志集大成者,著有《海东金石苑》《海东金石残考》。近代朝鲜总督府时期,朝鲜总督府组织编辑了《朝鲜古迹图谱》《朝鲜金石总揽》;日本学者今西龙所著《新罗史研究》中涉及到朝鲜半岛石刻碑志的研究;葛成末治发表了《朝鲜金石考》。到20世纪90年代,韩国学者译注朝鲜半岛古代金石文,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
最后,拜根兴教授探讨了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对中韩关系及朝鲜半岛历史的研究作用,认为金石碑志验证、补充、纠正了古代史书的记载。例如,大唐平百济国碑记载了新旧唐书中未载的细节,反映了唐罗联军混编的情况;阐明了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东亚宗藩关系问题,如铭文使用唐朝年号,部分采用唐朝避讳,铭文题目多“大唐新罗国”“有唐新罗国”的表述;阐明了入唐新罗僧侣关联问题;明确了新罗西海岸主要港口等。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自身研究领域、兴趣与拜根兴教授展开了讨论。整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令线上线下参会者受益匪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于锦诗 供稿,李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