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李国强:弘扬丝路精神,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在“一带一路”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3-11-02

(2023年10月26日)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上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回顾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不懈努力。在高峰论坛闭幕不久,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本次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我想本次研讨会既是一次深化“一带一路”理论研究的学术盛会,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学术盛会。在此向研讨会的召开致以衷心祝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背景。10年前的世界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复苏期,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严峻挑战。在人类走到何去何从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和世界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古代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合作打造新平台,从而开拓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正因为它顺应了世界大势、合乎民心民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活力。 

  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以实打实、沉甸甸的丰硕成果,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毋庸置疑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惠及全球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必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10年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在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不平凡的10年,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之际,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历史和理论研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任务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思考这些问题,使我想起2016年4月29日,我有幸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这次集体学习,就是要“以史为鉴”,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中获得启示,汲取滋养,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凝聚力量。在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融通中国和世界的深邃思考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 

  “一带一路”倡议有深厚历史底蕴,有坚实的历史根基。透过近两千年的丝路历史嬗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丝绸之路首次开辟了东西方大通道,是人类历史上经贸交流的里程碑;古代丝绸之路首次实现科学技术大传播,是人类社会和生产方式巨变的孵化器;古代丝绸之路首开人类文明交流先河,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平交往的典范,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华丽乐章。正是基于对历史的回望,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凝练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伟大丝路精神。丝路精神是古代丝绸之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中国史学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成长,从来没有缺席也从来不会缺席任何一次重大时代变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实践中,史学界同样肩负着重要的学术使命和文化使命。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发展、演进历史的全面探究,揭示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进机理,揭示“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彰显共建“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各位专家学者! 

  真正的前沿问题绝不是单纯思维的前沿,而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国学术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紧扣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关切,挺立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潮头,直面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多种风险和挑战,开展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的“一带一路”理论研究。要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发思想之先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务实、有效、管用的智力支持。要立足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着力于探索“一带一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拓展对“一带一路”厚度、宽度的理解,更加有效地推动“一带一路”理论研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时代特征,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 

  我们要在建构中国“一带一路”研究自主知识体系上着力,在“一国一策”研究上发力,在打造“一带一路”研究的中国学派上用力。广泛团结各方力量,深度凝聚各方智慧,努力在“一带一路”研究的学科定位、主体结构、研究范式、核心范畴、理论工具、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获得新认识、形成新共识,努力构建概念明晰、学理深厚、逻辑自洽、要素齐备、系统完整的中国“一带一路”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我们既要注重“一带一路”宏观研究,更要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上下功夫,尤其要加强对“一带一路”重点国家、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不断研究新问题、创设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提出新见解,努力造就“一带一路”研究的中国学派。要善于融通国内外各类学术资源,通过论坛、研讨会、访学、共同研究等多种方式,着力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人文交流,持续深化智库研究和合作,传播好“一带一路”理念,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促进各国之间民心相通。 

  十年风正劲,扬帆再启航。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下一个金色十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旗帜和灵魂,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精神实质,踔厉奋发、主动作为,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扛在肩上!期待世界历史研究所与全国各兄弟单位、与学术界同仁一道,携手并进,锐意进取,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李国强,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