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霞:斐济与国际维和行动:演进、动因及影响
2024-01-07
摘要:在太平洋诸岛国中,斐济军队相对实力最强,自1978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其足迹已遍布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冲突国家和地区,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斐济参与维和行动特点鲜明,动因复杂,其中联合国维和机制的转变,维护斐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获取国际支持是斐济政府参与维和行动最为重要的考量。深度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不仅使斐济的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外交空间不断拓展,经济发展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而且对该国维和人员及家庭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斐济 维和行动 国际形象 外交空间 军事政变
斐济虽然1970年才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但从1978年开始就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其足迹已遍及非洲、亚洲、大洋洲、巴尔干和中东的冲突地区。根据联合国维和网站的最新资料,目前斐济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遣国的排名位居全球第五名,仅次于尼泊尔、印度、加纳和爱尔兰,是维和行动的重要派遣国之一。斐济不仅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而且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过去的40多年里,超过1.5万名斐济维和人员在黎巴嫩、西奈半岛、伊拉克、叙利亚、东帝汶、南苏丹、达尔富尔、利比里亚、津巴布韦、波斯尼亚、科索沃、科威特、也门、纳米比亚、柬埔寨和所罗门群岛等地执行维和任务,为维护国际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学界对于斐济维和行动的研究严重不足,这是我国有关太平洋岛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领域较为有限的真实反映,与国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密切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国内尚无专文或著作对斐济的维和行动进行系统梳理或研究,与此相关的研究仅有黑龙江大学李秀蛟博士的《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小国参与全球治理“高政治”领域的逻辑与意义》一文。李文对斐济维和行动做出开拓性研究,但主要侧重于政治学层面,对于斐济维和行动的缘起、历史演进等尚缺乏历史研究与分析,同时斐济方面的资料也较为单薄,不能展示斐济参与维和行动的历史全貌。鉴此,笔者拟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客观展现斐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其动机和影响,以求教于方家,推动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斐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缘起及历史演进
在14个已独立的太平洋岛国中,斐济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国家,虽然在领土面积上不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在人口数量上不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但在军事力量上却堪称太平洋岛国的第一,强于其他3个拥有军队的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和汤加。其余10个不拥有军队的太平洋岛国,其国家安全或由为数不多的国内警察负责,或通过签署条约由美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负责。
(一)斐济军队概况
斐济军队诞生于1870年代早期,源于当时的西方定居者为保护自己免受不法侵害在列武卡组建的“皇家军队”,虽然当时只有1000余人,却因以西方方式组建、训练,并由一名曾在克里米亚和印度服役的英国军官指挥而在诸太平洋岛国中崭露头角。1874年斐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虽然“皇家军队”被英国殖民政府改组为“武装土著警察”,但保留了其军事组织,用以平定当地土著部落的反抗和后来印度裔工人的罢工,直至1905年斐济群岛完全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斐济的英国定居者作为英王室臣民,迫切希望参加欧洲的战斗,遂把警察和所有与国防相关的组织与个人,如步枪手等都调动起来,成立了斐济国防军,并派700余人赴英参加盟军作战,但因被英军司令拒绝而加入了新西兰的毛利军队和法国外籍兵团,在一战中贡献了斐济人的力量。1942年,斐济国防军更名为斐济武装部队,并开始接受美国的培训。其后,斐济军人在所罗门群岛战役和马来亚战争中因作战勇猛而闻名于世。197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斐济军队“皇家”头衔,斐济武装部队遂更名为“斐济皇家军队”。1990年,斐济颁布新宪法,将军队称为“斐济共和国武装部队”,一直沿用至今。
斐济军队虽然号称“太平洋岛国第一”,实际上却是世界上最小的军队之一。目前斐济军队只有现役军人3500多名,预备役6000人,且主要由陆军和海军组成。1987年斐济军事政变后一度组建过空军,但在法国援助的两架飞机坠毁后,斐济空军因巨额债务被迫解散。根据《2013年斐济宪法》,斐济军队的主要使命是确保国家的国防安全、人身安全和福祉,同时也积极在应对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等方面发挥作用。斐济军队的核心力量是陆军步兵团,目前由6个常规营和1个工兵连组成,主要担负维护国家安全重任,同时也在国家建设、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国际维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步兵团第1营和第2营常年被派往黎巴嫩、伊拉克、东帝汶和西奈半岛等国家或地区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海军力量相对较弱,主要担负维护斐济海洋主权和海域安全、协助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等任务。
(二)斐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肇始
斐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最早可追溯到独立之初,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是斐济第一任总理卡米塞塞•马拉(Kamisese Mara)。1970年斐济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后,成为第一个加入联合国的太平洋岛国。其后,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作为一个新独立国家,马拉总理基于以较小代价获取较大国际回报的战略思维,于1975年提出推动斐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建议。幸运的是,该建议得到斐济军方和内政部长佩尼亚•加尼劳(Ratu PenaiaGanilau)的一致赞成(马拉甚至考虑在内阁不支持的情况下抛开内阁或强迫它接受这一主张)。保罗•曼努埃利(Paul Manueli)上校与其他高级军官一起,共同商议并制订了斐济的维和行动方案。斐济的这一举措得到时任斐济常驻联合国大使贝雷纳多•武雷博博(BerenadoVunibobo)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澳、新和印度政府对维和人员装备和训练的援助。
1978年3月14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联合国安理会于19日通过425/78号决议,重申黎巴嫩的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独立;呼吁以色列立即从黎巴嫩撤军;提议立即成立“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以确认以色列军队的撤离,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协助黎巴嫩政府确保恢复其在该地区的有效权力。随后,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Kurt Waldheim)关于该主题的报告(第426/78号决议)在安理会通过,联黎部队获准组建,初期任务6个月。后来,因以色列入侵行动扩大,联黎部队决定再扩充2000人,斐济军队此时开始进入联合国的视野。
联合国之所以选择斐济,一是因为斐济从未参加过维和行动,此举可为联合国维和俱乐部增加新成员,促进联合国维和机构的持续运作;二是因为当时维和部队一般不由大国派遣,斐济作为一个人口不足70万(按当时人口计算)的小国,无疑十分符合联合国对维和部队的期望,可以较少担心维和部队在履行国际职责时受到斐济国内局势的影响;三是斐济作为一个大洋洲国家,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符合联合国1973年通过的广泛地域参与维和行动的原则;四是斐济的中东政策契合联合国在中东的努力,与1967年安全理事会第242号决议一致;五是当时在斐济约有1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有利于他们在中东开展伊斯兰教文化讲座,推动维和任务顺利完成。1978年6月11日,在埃佩利•奈拉蒂考(Epeli Nailatikau)中校的率领下,由500名斐济军人组成的第一支维和行动特遣队,即后来被称为斐济步兵团第一营的联黎部队在经过艰苦的训练后,离开首都苏瓦踏上了国际维和的征程。
由于斐济联黎部队维和效果良好,对国际和平做出重要贡献,因此在1982年又一支斐济部队——斐济步兵团第2营——得以参加在西奈的维和部队。此后,斐济步兵团第1营和第2营长期驻扎国外,陆续被部署到西奈半岛、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索马里等冲突地区和国家,参加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联合国多国部队和观察员部队、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联阿安全部队(和联合国支持《霍代达协定》特派团等,积极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
(三)斐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历史演进
国际维和行动主要是指由联合国采取的某种军事行动,其目的是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除此之外,也有地区范围的维和行动,维和人员主要由本地区国家组成,例如2003—2017年由澳大利亚主导、新西兰、巴新、斐济、汤加和萨摩亚6国共同组成的“所罗门群岛区域援助团”。在两类维和行动中,我们均能看到斐济维和人员的身影,主要包括:
1.在黎巴嫩参加联黎部队的维和行动
联黎部队是斐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起点。虽然最初派往黎巴嫩的斐济士兵只有五六百人,但随着冲突的蔓延,联合国对维和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原本预期只部署1年的斐济维和部队在黎巴嫩持续了20年之久,人数也不断增加。到1983年底,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斐济士兵已经超过2500人。2002年11月,斐济首次撤出特派团,但部分参谋人员继续服役至2003年4月。2015年2月,斐济再次向黎巴嫩派出新的斐济特遣队。直到2018年12月,斐济最后一批维和人员结束任务,返回斐济。斐济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虽然付出了牺牲35名维和人员的代价,但也成为联黎部队的典范,受到联黎部队指挥官的高度赞扬。
2.在戈兰高地参加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的维和行动
1974年3月,以(色列)叙(利亚)地区局势紧张,5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根据第350(1974)号决议成立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以维持以色列和叙利亚军队之间的停火并监督脱离接触协议的执行情况。2012年5月,斐济向叙利亚派遣8名高级官员,与国际观察员一起在大马士革、伊德利卜、霍姆斯、哈马和达拉等热点城市提供服务,为期1年。2013年6月,奥地利国防军因其维和人员被绑架而决定从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撤出,斐济应联合国请求派出本国维和人员加入该部队。斐济在戈兰高地的维和人员最初有140人,全部由步兵组成。后来由于日本运输排撤出,斐济又派遣31人组成运输排,承担相关运输任务。这样,共计171人在戈兰高地服役,仅次于菲律宾(341人)和印度(193人)。2014年8月28日,国际恐怖组织“基地”在叙利亚的分支“努斯拉阵线”袭击驻戈兰高地的联合国维和人员,扣押了45名斐济籍联合国维和士兵。尽管如此,斐济仍然坚持其在叙利亚冲突地区的维和承诺。2022年4月,70名斐济军人在接受6个星期的培训后前往戈兰高地执行维和任务。
3.在西奈半岛参加联合国多国部队和观察员部队的维和行动
1982年,联合国在西奈半岛部署多国部队和观察员部队,其中就有斐济的一个营。在该地执行维和任务的13个国家中,斐济人数位居第三。其后,斐济一直根据1979年签署的《埃以和平条约》(Egyptian-Israeli Treaty of Peace)向西奈半岛派遣维和部队。目前,联合国多国部队和观察员部队中共有178名斐济维和人员,是斐济在海外部署的最大力量,负责维护埃及和以色列边境的安全。其间,也发生过斐济维和人员被绑架的事件,如2012年贝都因人为解救监狱中的同胞,绑架了执行维和任务的10名斐济人,后来经过联合国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些被绑架人员均获释。
4.在伊拉克参加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的维和行动
1991年,多国部队“沙漠风暴”行动结束后,斐济应联合国请求向伊拉克派出军事观察员。然而,2003年伊拉克发生针对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爆炸事件,致使22人丧生,联合国被迫短暂撤出伊拉克。为保护联合国工作人员,斐济在联合国重返伊拉克后于2004年12月开始向伊拉克派遣维和部队,成为第一个派遣维和人员专门保护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国家,其任务从观察和保护联合国在伊拉克的阵地、设施和人员,逐渐扩展至协助伊拉克政府进行对话和民族和解,并在选举、区域对话、支持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者、经济和社会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咨询。此后,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一直由斐济军队负责。为保障美国军队撤出伊拉克后的安全,2011年6月29日,斐济应联合国要求,向伊拉克增派55名士兵,使斐济在伊拉克的总兵力达到278人。
除了派遣部队在黎巴嫩、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伊拉克执行维和任务外,斐济还多次向联合国派遣观察人员,参加联合国在阿富汗、索马里、也门等地的维和行动。主要包括:1979年,斐济非洲观察组(Fiji Observer Group for Africa, FOGA),领导人是索科索科(A. Soqosoqo)少校,三个月后完成任务;1988年,斐济军官被邀请成为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的观察员,1993年完成任务;1992—1993年,斐济向“联合国索马里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2019年,1名斐济军人在联合国也门维持和平特派团担任军事观察员,7月,蒙蒂•纳鲁马图亚(Monty Nalumatua)少校加入联合国支持荷台达协议特派团(the 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Support of the Hudaydah Agreement)等。
5.参加大洋洲地区的维和行动
在参加联合国的各种维和行动之外,斐济还积极履行地区责任,参加在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汤加等地的地区维和行动,主要包括:1994年,在德劳尼达罗(S. Drauunidalo)中校带领下,斐济应邀参加太平洋岛国联军,参与澳大利亚政府赞助的“蓝色泻湖行动”(Operation Blue Lagoo),干预布干维尔的革命战争。2000—2005年,在海军指挥官莱西•纳图瓦(LesiNatuva)带领下,斐济一支连队被部署到东帝汶,执行由澳大利亚政府赞助的“东帝汶国际部队”(the International Force East Timor,INTERFET)维和任务。2003年,斐济的一个连队被部署到所罗门群岛,与所罗门群岛区域援助团一起执行区域任务。2021年12月,所罗门群岛再次发生骚乱后,斐济维和部队与澳大利亚国防军等再次被部署到该国。另外,斐济特遣队“Cori Mada”参与多国警察支持部队(Multinational Police Support Group),向“所罗门群岛国际援助部队”(Solomon International Assisting Force)和当地执法机构提供支持。
研究发现,斐济几乎参加了联合国的所有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21世纪后,尽管世界更加复杂多变,但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工具,斐济也在继续履行国际维和的责任,在本地区乃至世界范围都名列前茅。据统计,2022年8月29日,斐济共有559名维和人员通过联合国等组织和机构,在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南苏丹、黎巴嫩、所罗门群岛和汤加等地执行各种维和任务,具体参见表1。
表1:斐济在岗维和人员一览表(2022年8月29日)
source:Republic of Fiji Military Forces, https://www.rfmf.mil.fj/fiji-peacekeeping-mission/
二、斐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特点及动因
自1978年以来,在长达40多年的维和经历中,斐济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维和体系,其维和行动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同时,联合国维和机制的转变,维护斐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获取国际支持是斐济政府参与维和行动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斐济维和行动的主要特点
联合国维和行动涉及警察、军事、安全和裁军四个部门,斐济维和人员均有参与,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特点较为鲜明。
1.形成完备的维和体系
鉴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对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性,斐济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业已形成一套完备的维和体系。首先,集中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在斐济军队总司令(总统)下成立了国际防务合作局(International Defense Cooperation Directorate),专门负责维和行动事宜。该局的主要职责既包括制定斐济的国际防务合作政策,也包括与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家防务合作伙伴的协调事务。其次,充足的兵源保证。为履行全球维和承诺,斐济政府每年把15%的兵力用于执行维和任务,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最后,严格的遴选程序。在执行维和任务前,拟参与维和人员均需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要对参训人员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英语能力、驾驶和射击技能等,只有全部通过者才有资格作为维和人员被派遣到世界各地冲突地区。
2.斐济维和部队以军人为主,警察为辅
斐济的维和人员来源多样,既有大量军队官兵,也有少量警察和惩教人员,后来又增加了特派专家、参谋和护士等,以满足联合国维和任务日益多元化的需要。不过,迄今为止斐济维和人员的主体仍然是军人。与其他维和部队派遣国不同的是,斐济有一支专门的部队——斐济步兵团第1营和第2营,它们常年驻扎海外,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驻扎在苏瓦的第3营实际上是执行维和任务的预备役,一方面可以随时为维和部队补充后背力量,另一方面也为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培养和锻炼军官。
3.注重女性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
斐济十分重视女性在国际维和行动中的作用,2017年8月,斐济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女性维和人员配额的规定,派往非洲达尔富尔的5名斐济维和警察中,就包括了4名为女性。2018年,在联合国和非洲联盟达尔富尔特派团(United Nations and African Union Mission in Darfur,UNAMID)的13名斐济警察中,也有两名女警员。根据联合国维和部制订的《2018—2028年军警人员性别平等战略》(Uniformed Gender Parity Strategy 2017-2028),斐济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女性维和人员的比重。截至2022年6月30日,女性在斐济维和部队中的比重已达到13.83%,远超联合国2022年女性维和人员达到9%的目标。
(二)斐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主要动因
1.联合国维和机制的转变
从1948年6月向中东地区派出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开始,国际维和行动已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期间,不仅国际维和行动涉及的国家和区域不断增多,人员不断增加,而且派遣国的身份特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主要由发达国家承担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承担。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前20年,驻扎在世界各地的10万余名维和人员中,绝大多数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斐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国家,能够越来越多地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与国际维和机制的这一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反过来,由于斐济孤悬于南太平洋地区,与全球政治勾连不多,因此吸纳斐济加入联合国维和大家庭,也增强了联合国维和的公正形象。
2.维护斐济国家安全
与其他小国一样,斐济也把国际组织视为最重要的保护者,认为斐济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是世界和平与国际法治,因此更加认真地履行国际职责,包括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独立之后,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斐济外交和军事战略之中。马拉总理和曼努埃利上校都十分重视军队建设,希望通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并在1978年将之付诸行动。2018年9月16日,斐济总统乔治•孔罗特(JiojiKonrote)在《关于斐济-联合国维和行动40周年的声明》中指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自建国之初就是斐济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支持国家建设一起共同构成了斐济的军事战略,也一直指导着斐济的国际维和行动。
3.保障斐济经济发展和就业
斐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动因,主要包括解决斐济工业化水平不高、劳动力尤其是年轻男性劳动力供应过剩、职业技能低下等问题。从人口结构看,斐济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人口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这一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斐济的高出生率和寿命较短有关。根据2022年联合国秘书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的统计,1950年代以来斐济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出生率,1950—1965年均在40‰以上,最高的年份达47‰;1965年以后斐济人口的出生率虽然跌下40‰且逐年降低,但在1988年以前仍然保持在30‰以上;1988年至今则一直处于20‰—30‰之间。如此高的出生率使得1970年代以来斐济年轻人的比率居高不下。据统计,1975—1980年35岁以下男性的占比一直逼近40%。如此庞大的年轻群体,对斐济政府而言,一方面意味着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对一个独立不久、工业并不发达的小国来说。因此,解决众多年轻人的就业成为斐济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斐济人而言,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虽然意味着高风险,但更意味着高回报,他们每月除领取国内正常的工资外,还可拿到数倍于其工资的任务津贴(MSA, Mission Service Allowance),因此许多斐济军人对于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十分热衷。他们把大部分津贴寄回国内,一方面改善了家庭的收入和生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斐济的外汇收入,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资金。1979年2月,马拉总理在向民众解释向西奈半岛派遣维和人员的原因时明确表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极大促进了斐济人民的就业。孔罗特总统也承认,参与维和行动为斐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解决了政府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主要好处包括就业和劳动力流动、技能发展和向当地社区转移、培养未来领导人以及军事汇款等。
4.确保斐济军事拨款和获取国际军事援助
为保障军人利益,充分发挥军人在斐济政治、经济和外交中的特殊作用,历届斐济政府都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斐济独立后,军事预算基本上呈逐年递增态势,特别是在1987年和2000年政变后,更是出现了军事预算在斐济GDP的占比陡然大增的现象,1989年高达2.27%。然而,鉴于斐济曾经发生过4次军事政变的历史,1987年以后部分斐济人开始对军队和军队建设持否定态度,认为在斐济经济低迷、财政困难的情形下,不适合再保有军队,更不应该给予大量的军事拨款。不过,在联合国维和偿还机制下,斐济政府对维和部队的军事拨款又势在必行,否则无法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这给斐济政府维持军事拨款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同时,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还能让斐济获取大量国际军事援助,助推斐济的军队建设和装备升级。例如,2011年6月7日,阿塞拜疆政府向斐济总统埃佩利•奈拉蒂考赠送2.5万美元,用于帮助在约旦休养中心执行任务的斐济维和部队。2018年,斐济接受中国政府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军事援助,用以采购设备,增强该国快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同时促进斐济维和部队的培训和准备工作。2022年,美国通过《全球和平行动倡议》(Global Peace Operations Initiative, GPOI)共计向斐济捐赠11辆汽车、两辆叉车和4台发电机。2022年5月18日,美国驻斐济大使馆又向斐济政府捐赠了4辆价值约22.4万美元的车辆。军事合作的不断强化,推动斐济与捐赠国的关系不断升温。
三、斐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影响
参加维和行动不仅使斐济维和人员“变得坚强,为他们的家人和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由于“他们的专业精神、运营价值、勇敢和力量,也使斐济获得了国际认可和赞赏”。
(一)国际层面
1.为冲突地区人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维和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政策工具,能够显著降低冲突地区再度爆发战争的风险。弗吉尼亚•佩奇•福特纳(Virginia Page Fortna)根据对塞拉利昂、莫桑比克和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政府和反叛领导人的采访,认为维和能够减轻恐惧和不信任,防止意外升级为战争,制定政治程序以稳定和平的具体方式。斐济维和人员在维护冲突地区人民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在1996年以色列国防军“愤怒的葡萄”行动期间,与荷兰维和人员屈服于压力不庇护波斯尼亚难民不同,斐济维和人员在以色列猛烈炮击黎巴嫩南部期间向逃离平民开放了总部,表现出极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斐济维和人员的高度责任心,赢得了冲突地区民众的好感。
在以斐济士兵为原型的联合国1980年代的纪录片《调解人》(the men in the middle)中,影片最后指出:“自1978年以来,一支由6,000名联合国士兵组成的小部队一直试图维持黎巴嫩南部的和平。这支多国维和部队在各派之间发挥缓冲作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虽然尚未能够完全完成安全理事会赋予它的任务,然而,由于它的存在,它维持了表面上的和平,并限制了武装冲突,否则冲突可能会笼罩整个中东。”
2.提高斐济的国际声誉
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极大提升了斐济的国际形象,使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正如1979年12月马拉总理在访问黎巴嫩期间对斐济维和人员所说,“你们帮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保持高昂的姿态”。2013年10月11日,联合国多国部队和观察员部队副总干事斯科特•古德根(K. Scott Gudgeon)认为,“斐济士兵一直以冷静和专业的方式处理这些通常很困难的情况”,斐济营指挥官莫图法加中校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以及在这些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及时做出调整的意愿和能力”。2014年5月,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负责国际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苏和(Hervé Ladsous)在与斐济司令蒂科伊托加准将会晤时,高度赞扬了斐济军方在中东和非洲艰难的维和行动中所做的努力。2022年8月3日,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代理副秘书长亚历山大•佐夫(Alexandre Zouve)在与斐济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伊尼亚•塞鲁伊拉图(Inia Seruiratu)举行维和会谈时表示,“斐济是全球人均维和贡献最高的国家”。
斐济维和部队就像外交使团一样,是斐济国家的代表与形象代言人,已成为斐济身份的一部分。2018年6月,斐济警务专员在出席第二届联合国警察局长峰会时表示,由于斐济多年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已成为斐济身份的一部分——特别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使斐济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地位,也有更多的机会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作用。2010年11月,斐济外交部长伊诺凯•昆布安博拉(InokeKubuabola)在老挝举行的《集束弹药公约》缔约国首次会议期间表示,“集束弹药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人,在冲突期间和冲突后很长时间内对妇女、男孩和女孩造成不可接受的伤害”,“斐济公民在世界各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因此容易受到集束弹药的威胁”,呼吁世界领导人对集束弹药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
此外,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也强化了斐济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关系。斐济主持了联合国最大的投票集团——77国集团+中国;主持了联合国第71届大会;共同主持了联合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海洋会议;斐济总理主持了联合国第23届气候变化谈判。孔罗特总统在2018年6月15日的讲话中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在我们的维和人员为斐济赢得国际声誉的背景下,我们能够在不断努力发展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获得许多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也见证了国际社会越来越支持我们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3.增进斐济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不仅使斐济部队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维和人员接触,建立私人和专业关系(包括军事关系、警务关系等),而且也增进了斐济与当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南苏丹,斐济维和人员通过向南苏丹国家警察局提供技术咨询和协助,与当地的警察同行建立信任关系,并在当地没有警察设施的地区建立了警察局和警察哨所。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斐济维和人员为南苏丹培训警务人员达1万多人。
斐济总统、总理和国防部长等领导人和高官还借助对维和行动进行评估的机会,对斐济维和部队所在的东道国进行访问,并借机举办其他活动,推广斐济文化,增进斐济与东道国的联系与友谊。例如,2012年9月,斐济国防部、国家安全和移民部长约凯塔尼•索卡纳辛加(JoketaniCokanasiga)就利用对维和部队进行评估之机,对伊拉克进行访问,并举办了自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总部运营以来首次文化活动,向伊拉克展示斐济的文化用品,扩大斐济在伊拉克的影响。2016年孔罗特担任总统后,对斐济驻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埃及和南苏丹所有维和人员进行慰问,并与东道国领导人举行会晤。2018年12月6日,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访问西奈半岛,接见了正在此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132名斐济军人。2022年,斐济总统兼军队总司令拉图•威廉•卡托尼维尔(WiliameKatonivere)和第一夫人访问西奈半岛,接见了正在西奈半岛沙姆沙伊赫与多国观察员部队一起执行任务的斐济维和人员,并为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人员敬献花圈。
通过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斐济政府及军队官员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事务,参加联合国举办的与维和相关的各种会议,例如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年度会议、联合国维和高级别部长会议、联合国维和行动领导人峰会、联合国国防部长会议等,与联合国及维和行动参与国高级官员举行会晤,交流观点与意见,展现斐济维和部队风采,表达对国际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斐济政府或军方领导人通过视察维和部队,也增进了斐济与当地及其他参加国的关系,为斐济塑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爱好和平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国家层面
学者们在研究国际维和行动时,多关注其对冲突地区或国家的影响,较少关注对维和人员派遣国的影响。实际上,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对派遣国的影响更为明显,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和军事等诸多方面。
1.军队成为影响斐济政局的最大变数
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对斐济政治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进一步突显军队在斐济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强化土著斐济人的政治权力,而且使得军人政治成为斐济的显著特征,军队成为斐济政治不稳定的最大变数。
军队在斐济的社会地位很高,不仅因为在前殖民时代军队是酋长们获得或拥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必要工具,而且独立后军队也是土著斐济人最重要的权力源泉。由于历史渊源、建军理念等因素,加上招募政策对土著斐济人的倾斜(一般印度裔很难进入,更难走上较高的位置),因此斐济军队逐渐为土著斐济人所主导。这一局面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土著斐济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力。
在独立后斐济发生的4次军事政变中,军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曾出现以武力夺取政权的情况,彻底改变了1987年后斐济政治的方向。在军事政变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军官,如1987年的兰布卡(Rabuka)、2000年的菲利波•塔拉基尼基尼(Filipo Tarakinikini)和2006年的皮塔•德里蒂(Pita Driti),都曾在斐济驻黎巴嫩维和营担任指挥官。许多高级军官正是出于他们的种族政治忠诚和共同的维和经历,才在1987年政变中支持维护土著斐济人利益的兰布卡。
当然,军队在斐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以政变来否定斐济军队的作用,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抹杀了斐济军队在国内政治中的积极作用。因为在独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军队一直是斐济传统领导人的坚定支持者。2000年,虽然商人乔治•斯佩特(George Speight)在斐济特种部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但遭到斐济军队司令姆拜尼马拉马的坚决反对。姆拜尼马拉马宣布戒严,与政变者谈判,成功释放人质并归还武器;他还逮捕了叛军,并在几周后成立临时政府,将权力交还给了人民。因为应对2000年军事政变有力,2017年2月16名斐济军人还获得孔罗特总统颁发的杰出服务奖章。
关于维和行动对斐济政治稳定的影响,学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出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需要,斐济政府不断扩大军队规模,以至于目前每1000名斐济人中有10.1名军人,远高于本地区的澳大利亚(3.9人)、新西兰(2.8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0.5人)。军队规模的扩大,使其干预国内政治的能力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地引发了斐济政治的不稳定,甚至导致军事政变。同时,海外维和服务增强了斐济军队的“培训、作战经验和信心”,这可能会改变军民力量平衡,增加政治不稳定的可能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会对军人灌输“警察道德”和军事专业精神,减少政变的风险 ,而且将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军队留在国外,可以降低他们干预政治的能力。2006年斐济军事政变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斐济施压,表示如果军方非法罢免政府,联合国将要求斐济从所有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撤回本国的维和人员。由于担心失去联合国的经济福利,斐济军方表现得越来越克制和谨慎,甚至主动推动国内政治的民主化。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系的马格努斯•兰德格仁(Magnus Lundgren)通过对1991—2013年157个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国家进行研究,发现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经济激励与派遣国军民关系的稳定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联合国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具有自由裁量权,且偏好国内政治稳定的国家,由于担心国内政变影响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从而减少军队收入,派遣国的军队往往会抑制国内政变的发生,而且在经济上越依赖维和收入的军队,越会减少发生政变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军队对于斐济政治稳定的影响。一方面,斐济军队无疑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国家机器,但另一方面,军队以其在斐济历史和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在国内种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亦可演变为颠覆政权的重要力量。另外,军队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对于斐济军队的角色塑造影响重大,某个领导人的一念之差,可能使军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完全不同。纵观斐济4次军事政变,均与斐济国内种族矛盾的激化和军方领导人的个人表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的政变甚至是由军方直接发起。
2.为斐济经济发展注入更多资金
上文述及,联合国给维和人员发放的任务津贴通常是低收入国家军人工资的数倍。比如根据联合国第425号决议,联合国给予联黎部队维和人员每人每月988美元基本津贴,加上专家津贴、个人服装、装备使用费等,总计1087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2174斐济元,而斐济政府给该国维和人员支付的费用则是每人每月602—956斐济元。任务津贴虽然以美元直接汇入维和人员个人国内帐户,但对整个斐济来说,相当于维和人员为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额外汇收入,对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效果显著。难怪《斐济太阳报》专文报道,自1978年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以来,斐济政府每月可从每位维和人员的工资和津贴中获利1200—1600斐济元不等。随着维和人员的增加,他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随之增长。正如时任总理姆拜尼马拉马所言,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对于维和人员自身有利,而且能够对斐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拓展斐济外交空间
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不仅提高了斐济的国际声望,也为其开展外交活动、拓展外交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2006年政变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甚至成为姆拜尼马拉马政府打破外国封锁、开创外交新局面的重要利器。当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敦促联合国暂停斐济参与维和行动,但联合国未予理会,甚至还增加了斐济维和人员的数量。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的解释是:“联合国努力招募专业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在这些士兵可能防止平民死于冲突的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因此,他们经常被迫接受来自国内人权记录有问题的国家的部署”。与斐济情况类似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和泰国,一直以来也都承担着联合国的维和任务,是维和人员的重要派遣国。
面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不断批评,2009年5月,联合国维和行动负责人阿兰•勒罗伊(Alain Le Roy)在纽约总部的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联合国也一直在想办法取代斐济维和人员,但由于斐济士兵的工作很专业,又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社会,且没有国家愿意承担这些职位,因此联合国最终决定不使用斐济维和人员执行任何新任务,那些正在苏丹和伊拉克等地参与的斐济维和人员则继续部署。2012年5月,斐济受邀派遣8名军官作为观察员前往叙利亚,从而逐渐打开了2006年政变后斐济被澳新美日等西方国家联合制裁的局面。
4.加快斐济军队建设和装备升级
独立之初,斐济军队人员数量少、装备简陋,主要负责国内安全和国防。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斐济军队被赋予更多职能,涵盖保卫国家、农村发展、经济专属区保护和国际维和等诸多领域,军队规模逐渐扩大。1975年,斐济军队开始组建海军部和农村发展部,常规部队人数从400人增加到800多人。到1987年第一次政变前夕,斐济军队已增加至初建时期的10倍之多。维和任务最初主要由陆军承担,后来逐渐扩展到海军和警察部队等。2014年45名斐济维和人员在戈兰高地遭到绑架后,斐济军队还成立了专门的维和部,力图保障维和人员的安全。
随着规模、结构和组织的扩大,斐济军队的装备不断升级。从1978年使用的小型武器、单兵装备,逐步发展到2017年的通信电子设备,再到布什马特装甲车(Bushmaster Armored Vehicles),设备采购大都与维和需求直接相关。同时,国际军事援助是斐济获取新式武器的重要渠道。如2016年2月,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访问斐济,将援助的新式武器移交给斐济维和部队,同时11名俄罗斯军人对296名即将前往戈兰高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斐济军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7月,俄罗斯再次援助斐济维和部队多型新武器,包括AK74突击步枪、PKM轻机枪、RPK74轻机枪等。
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际维和责任,斐济军方还派遣军官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学习、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5.有利于斐济性别平等
联合国十分重视女性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认为女性参加维和行动有助于鼓励冲突国家和地区的女性参与公共生活,帮助消除妨碍女性在公共生活(包括建设和平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有害观念和假设。2000年安理会通过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的第1325号决议,倡导在维和行动中部署更多女性。2017年联合国又启动了性别平等战略,旨在增加维和文职人员和军警中的女性比例。
女性在斐济军人中的占比不足10%,但斐济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的性别平等战略,致力于在其维和部署中增加女性的数量。斐济女性纷纷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或担任培训师,或成为维和警察等,为维和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就斐济对2018—2028年联合国统一性别平等战略的承诺而言,斐济于2019年已超额完成30%的预期目标,斐济警察部队中女警官的比例甚至高达51%,有的还成为维和行动的领导人。例如乌奈西•武尼瓦卡(UnaisiVuniwaqa)是世界上最大的维和行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的首位女警务专员,也是联合国负责安全和安保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她在南苏丹工作5年之久,与来自46个国家的1500名警察一起工作,主要职责是确保南苏丹国内流离失所者的安全和保障,同时积极支持当地妇女的赋权工作,被誉为“杰出的领导人和有才干的女性”。
2019年斐济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了新的区域伙伴关系,以提升斐济女性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能力,还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密切合作,培训女性维和人员。
(三)个人和家庭层面
1.国际维和经历对斐济军人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十分有利
由于维和人员是斐济国家形象和对外交往的代言人,因此在派往冲突国家和地区之前,他们一般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而且需要参加军事、政治、语言、文化及其他技能方面的培训,其军政素质普遍较高,也拥有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长期在动荡、艰苦和危险的环境执行维和任务,对斐济军人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有利于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从而在国内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部分维和人员回国后快速晋升为高级官员甚至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8年联黎部队斐济营的第一任指挥官埃佩利•奈拉蒂考和曾任联黎部队特派团团长和部队指挥官的孔罗特,他们后来都成为斐济总统。现任斐济军队副司令、海军司令也都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经历。
2.维和人员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
由于联合国的维和补偿率是基于全球平均收入水平,远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军人工资,因此在斐济,参加维和行动成为改善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一名维和士兵每年从联合国领取的津贴可能会超过其整个服役生涯所领取的津贴,他们不仅可以养活整个家庭,而且可以买房买车,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例如,列兵姆昆姆•贝格(MuqueemBegg)的妻子和5个孩子都依靠他的维和收入生活,虽然此前他在西奈半岛已工作7年,但2019年他又一次踏上了维和之旅。这样的情形在斐济不在少数。2018年6月,孔罗特在斐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自其上任以来斐济军人的维和津贴大幅增加,这使得参军成为就业的首选渠道。
3.维和人员及家庭也需要付出情感、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
斐济是世界上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最多的国家之一。按照联合国的规定,执行一轮次维和任务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而斐济维和人员往往是1年,远超联合国的规定,许多人更是多次执行维和任务。维和人员常驻海外,牺牲了与家人的团聚,面临战乱、疾病的威胁,其所受心理和生理困扰不容忽视。在部分非洲地区,艾滋病感染率很高,维和人员稍不注意就有染上艾滋病的危险。在一些冲突频发的地区,维和人员很容易成为目标,发生伤亡事件不可避免。在所有参加维和行动的国家中,斐济维和人员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978年至2018年,斐济共有60多名维和人员在维和行动中牺牲,其中35人因维护黎巴嫩南部的和平而牺牲。斐济维和人员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斐济士兵装备较差,部署的区域相对暴露,更易遭到冲突双方的攻击,也与斐济军人执行任务更为认真有关,当遭受攻击时斐济士兵通常会回击,而这样的举动无疑会激怒对方,遭到对方更严厉的报复。相对较高的死亡率曾一度引起斐济国内民众特别是受害人亲属的强烈不满。2008年11月,斐济政府批准对1978年至1997年间在维和行动中死亡或受伤人员的家属进行赔偿。
结论
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于斐济而言,可谓“双面刃”。一方面,在国际上,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可提升斐济的国际形象,拓展其外交空间,进而塑造其全球角色;在国内,有利于加快斐济的军队建设,推动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等。另一方面,繁重的国际维和任务,也使得斐济军队的规模不断扩充,军费开支不断增长,军队在国内政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旦族群矛盾激化,极易导致政局不稳。总体而言,斐济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利大于弊,但如何保障军队的独立性,使其完全服务于斐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而非个别领导人的“私器”,应是斐济政府和议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也应引起缅甸、菲律宾等军方力量占优势国家的思考,共同努力把世界打造成为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和平的“地球村”。
(注释略)
(作者:吕桂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