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吕桂霞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进展、特点与展望

2022-03-29

(摘选自《边界与海洋研究》2022年第1期)

  “太平洋岛国”是一个专有名词,在我国虽被冠以岛国之名,但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概念,在国外常常被称为“太平洋岛屿”(Pacific islands)。对于太平洋岛国,虽然国内学者在具体概念表述上尚有些微差异,但是对于其核心地理范围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太平洋岛国是指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已经独立的14个太平洋岛国及英新等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属地及岛屿 这一地区位于亚洲通往美洲、南极通往北极的交通要冲,又地处美国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核心地带,同时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我国十分重视与太平洋岛国发展关系。1975115日与斐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我国又陆续与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瓦努阿图、纽埃、库克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这9个太平洋岛国建交,目前共计10个已独立太平洋岛国与我建交或“复交”。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迅速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频繁,高层往来日益密切。2014年和2018习近平主席分别对太平洋岛国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了国事访问,更加推动了双方关系再上新台阶,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20186月,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此后,其余9个建交太平洋岛国也陆续与我国签署备忘录,10个建交太平洋岛国都已成为我“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伙伴。 

  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发展,太平洋岛国研究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太平洋岛国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研究之一,该研究的兴起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蓬勃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反之,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不断深化,也有助于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和小岛屿国家的了解走向深入,推动我国与太平洋岛国和小岛屿国家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南南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推进,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发展是该研究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概况 

      客观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十分薄弱。虽然出现了一些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多属于知识性和介绍性的文章和书籍。国内也没有专门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专家学者。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已经开始出现与太平洋岛国研究相关的成果,但主要是一般性或彰显太平洋岛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反霸斗争的文章。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开始建交,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双方友好往来与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文章、内部发行的书籍,以及译文译著。 

  1.知识性、介绍性成果为主 

  1)知识性介绍类成果。(2)太平洋岛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反霸斗争的成果。(3)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的成果。 

  2.少量的译文和译著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出现了少许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译文和译著,不过因各种原因,其中的不少译著并没有公开发行,只是作为内部读物参阅。就研究机构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尚未出现专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相关研究主要由国内从事世界史特别是大洋洲和东南亚研究的学者承担,但他们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 

  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认知与今天并不完全相同,也没有明确的太平洋岛国的概念。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主要基于对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和反霸斗争的需要。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方面与太平洋岛国自身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对外政策有关。 

  1.经济地理原因 

  太平洋岛国距离我国较为遥远,多居于太平洋深处,与我国往来多有不便。就经济方面而言,我国当时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十分有限。而太平洋岛国或刚刚获得独立,或尚处于西方大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还不能支撑大规模对外贸易,仅有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限于原宗主国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并没有与我国进行贸易的迫切需求。 

  2.太平洋岛国自身因素 

  1)在诸太平洋岛国中,除巴布亚新几内亚外,其他岛国普遍领土较小、人口较少,资源相对匮乏。除旅游资源、渔业资源和少数岛国拥有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外,其它资源都较为有限,对外贸易相对难以发展。(2)只有部分岛国获得完全独立,其余仍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国防、外交由其协助。(3)太平洋岛国的国际影响力较为有限,难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3.我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较为有限 

  近代时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已经与诸太平洋岛国有了不同程度的交往,也有少数华人移居太平洋岛国,但总体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仍然较为有限。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使得这一时期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十分有限。不过,这些有限的研究为改革开放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应予以充分肯定。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新进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走向深入。在这一时期,除太平洋岛国词条被纳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外,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重点日益集中,成果形式日益丰富,人才培养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同时,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家和社会相结合,助力国家发展。 

  (一)太平洋岛国词条被纳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词条达到33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已经独立的14个太平洋岛国和法国在太平洋上的两个海外属地全部在列。 

  (二)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成果形式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外研究成果的陆续引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持续发展,以及学者们外语能力的不断提高,太平洋岛国成果形式日益丰富。首先,在一般介绍性文章的基础上,各种专题类书籍陆续出版发行。其次,图鉴和图谱类成果开始出现。第三,以太平洋岛国为研究对象的系列文章陆续问世,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世界知识》刊发的系列文章。第四,有关太平洋岛国的译著日益丰富。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硕博论文层出叠现。 

      (三)太平洋岛国的政治、外交、经贸、气候变化和海洋治理研究等日益得到重视 

  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太平洋岛国的研究领域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区域合作与地区主义、太平洋岛国政治与外交(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太平洋岛国的经济与贸易、大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气候变化与海洋治理等领域。此外,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文化、教育、宗教、民族等问题,撰写了一批相当有分量的相关论文。 

  (四)学术研究日益与服务国家和社会相结合 

  进入21世纪后,部分中国学者深切感受到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奔赴太平洋岛国,或执行国家援助任务,或进行学术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与著作。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在太平洋岛国工作的人开始进入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由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兴起与我国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国家和地方决策直接相关,因此太平洋岛国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各级各类研究报告和专报较多,直接服务国家和地方决策。 

  (五) 本硕博人才培养越来越受重视 

  在太平洋岛国研究研究生培养方面,较为突出的高校有聊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外交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此外,暨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也都有以太平洋岛国为选题的硕士论文。在本科生培养方面,目前国内虽然还没有招收太平洋岛国专业或方向的本科院校,但已有多所高校已经为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 

  三、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一)以编纂《列国志》培养学术队伍;(二)以设立研究中心带动团队合作;(三)以各类科研项目凝聚研究重点;(四)以创办期刊和学术共同体推动学术交流等。 

  (一)以编纂《列国志》培养学术队伍 

       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适时启动了《新版列国志》的编撰工作,其中太平洋岛国部分由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承担。2015年该中心的第一本太平洋岛国列国志——《新版列国志 斐济》出版发行。此后,其他已经独立太平洋岛国的列国志陆续出版发行。太平洋岛国列国志的出版发行,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培养了一支坚强的队伍,也使得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声名鹊起,使之成为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不可或缺的重镇。 

  (二)以设立研究中心带动团队合作 

  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中心,是20129组建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太平洋岛国《列国志》编撰、《太平洋岛国研究集刊》和《太平洋岛国蓝皮书》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太平洋岛国词条编写,以及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举办等诸多方面都发挥领头羊作用。此后,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类似研究机构。这些研究中心和科研院所的成立后,通过编写研究通讯,创办学术刊物,撰写《蓝皮书》,举办学术会议等,积极推动团队合作,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研究特色。 

  (三)以各类项目凝聚研究重点 

  为了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教育部、商务部、国家民委、国家海洋局以及各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等纷纷设立太平洋岛国方向的课题,引导学者相关研究。此外,与太平洋岛国有经贸往来或其他合作的多个省份也都通过社科规划办设立了专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项目;各省相关机构、高校或研究会也纷纷设立太平洋岛国研究项目。 

  (四)以创办期刊和学术共同体推动学术交流 

  为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先后推出了《太平洋岛国研究》集刊和《太平洋岛国蓝皮书: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中山大学编撰的《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每年也都有专门的章节探讨太平洋岛国的相关问题。除学术刊物外,我国的太平洋岛国学术共同体也开始出现。这些学术刊物与学术共同体的出现,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交流平台,极大地加强了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 

    

  四、未来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提升及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同时面临着重大机遇和诸多挑战的考验。 

  (一)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多个层面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太平洋岛国的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12年教育部开始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以来,专门从事太平洋岛国的研究。2019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新设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室,着重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从地方层面来看,多个省份从服务地方和国家发展出发,推进智库建设和团队建设。从个人层面来看,一批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毕业的专家学者正在默默耕耘,致力于太平洋岛国的研究。 

  (二)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面临的挑战 

  在满怀信心迎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不足;研究队伍较为年轻;研究人员缺乏在太平洋岛国长期生活的经历,不懂当地语言,难以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等。 

  随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不断设立,我国援太平洋岛国医疗队和农业专家组的派遣与扩大,以及教育部公派教师赴萨摩亚进行教育援外(后该项目扩大至汤加)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奔赴太平洋岛国。他们长期与岛国民众共同生活,在完成国家使命的同时,越来越熟悉太平洋岛国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也越来越得到太平洋岛国人们的认可与尊重,因此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虽然面临诸诸多挑战,但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吕桂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