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2020年第3期

2020-11-24

目 录 

  ·亚洲史· 

  中法战争前后日本的对华政策 

  邱帆  

  日本明治时期的私有财产权观念 

  许晓光  

  近代日本“被歧视部落”的身份转型 

  周菲菲  

    

  ·欧洲史· 

  中世纪晚期法国的城市移民与社会融合 

  吕昭  

  孟德斯鸠论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 

  张弛  

  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与治安法官的地方实践 

  初庆东  

    

  ·美洲史· 

  哈德逊河画派与美国国家身份意识的塑造 

  姚念达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丹尼尔·斯迈尔与“深度历史”理论 

  张文涛  

  从元首政制到王朝统治:罗马帝国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径考察 

  王忠孝  

  关于近代早期英国“中等阶层”的术语争议及定义标准 

  李新宽  

  英文提要(Summaries) 

  孙剑编译 

    

内容摘要
中法战争前后日本的对华政策

邱帆 

  内容提要 中法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在面对法国同盟邀请时,基于本国财政、海军以及修约等问题的考虑,选择了示好中国,婉拒法国的立场。而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转而采取两手策略,两面下注投机。一方面,在中法问题上亦步亦趋地追随英德美三国;另一方面,私下依旧在设法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此举目的在于应对战争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即如发生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或战争最终和平解决都能获利。日本政府借助中法战争,提高了本国国际地位,促进了内政外交难题的解决,加速了军备扩张的脚步。中法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次预警信号,客观上导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有所提前。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日本政府 日本对华政策 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时期的私有财产权观念 

    

  内容提要 日本明治时期,在吸收了近世日本町人的经营私利正当之观念的基础上,受西方思想影响,私有财产权观念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家和民权理论家们冲破了千年以来以私利为“恶”的传统观念,充分阐述人民获取私人利益和拥有私人财产的正当性,并对私有财产权的特征进行了论证。他们主张对这种私有权利,政府不仅不应当干涉,而且应当给予法律保护。这种新的思想对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国策作了理论诠释,并对新宪法和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利条款的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日本的发展。 

  关键词 日本史 明治时期 私有财产权观念 正当性 所有权 

近代日本“被歧视部落”的身份转型 

 

  内容提要 “被歧视部落”源自日本古代的贱民。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建立了近代天皇制下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一君万民论”原则下,将部落民编制为一般国民,利用神道教化等方式,规范部落民的共同体意识,将其技术、劳动和土地资源吸纳到工业生产乃至战时体制中。在“文明开化”旗帜下,知识界围绕部落民“人种”问题的争论影响了民众在人种观、卫生观、地域观与良贱观等方面针对部落民的歧视态度。普通民众与部落民之间的激烈冲突直接推动了部落民走上寻找身份重构之路:试图融入新兴民族国家的“同和”之路,或作为“特殊”的“他者”而追求解放。部落民的职业、社会地位与自我认同意识的转型,伴随着日本近代国家的建构过程。部落歧视持续至今,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复杂性。 

  关键词 近代日本 被歧视部落 部落民 身份转型 民族国家 

中世纪晚期法国的城市移民与社会融合 

吕昭 

  内容提要 移民在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大幅增长是中世纪晚期法国城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特征。移民的流入及其对城市社会的良好融入构成了法国城市社会克服中世纪晚期危机的重要条件。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路径有两种:第一,市政权力机构筛选出部分移民,授予他们市民身份,将他们纳入市民共同体;第二,移民自发、自主地构建多元的社会关系,并以个人道德为基础与其他居民开展社会交往,相互融合。这两种路径相互补充,推动法国城市社会吸纳多元移民并在近代实现复兴。相较而言,社会融合是所有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必经之路,反映了移民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城市吸纳移民的机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中世纪法国城市社会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中世纪晚期 城市移民 市民身份 社会融合 兄弟会 法国 

孟德斯鸠论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 

张弛 

  内容提要 在孟德斯鸠的政治经济学论述中,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是一组核心概念。学界对此有不少解释,但大多偏离了语境。若要准确把握其含义,需要首先明确概念的论辩语境和历史语境。从论辩语境来看,孟德斯鸠提出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目的在于反驳重商主义者于埃的《古代的商业史与航运史》的观点。基于历史语境,他的商业理论意在颠覆重商主义的原则,倡议和平互惠的国际关系。总之,孟德斯鸠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与其身处时代密切相关,并与以费讷隆的观点为代表的农本主义理论构成了18世纪法国政治经济学发展与演进的不同取向。 

  关键词 孟德斯鸠 政治经济学 商业精神 商业史 重商主义 

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与治安法官的地方实践 

 

  内容提要 近代早期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民众酗酒风气日兴,贫困与犯罪问题愈益严重,这引起国家对啤酒馆引发社会失序与道德败坏的恐慌。为加强对啤酒馆的管制,国家出台一系列法令,授权治安法官决断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与惩罚违法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治安法官作为中央与地方的连接枢纽,攸关国家管制啤酒馆法令的执行与成效。治安法官管制啤酒馆的地方实践表明,治安法官在综合考虑当地民众对啤酒馆的需求、啤酒馆经营者的财力与品行的基础上颁发啤酒馆许可证,同时严厉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基本上遵循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这也表明,在啤酒馆管制问题上,以治安法官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达成共识,由此形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妥协与合作的国家治理模式,为英国社会稳定转型提供条件。 

  关键词 英国史 啤酒馆管制 治安法官 国家治理 特许经营 

哈德逊河画派与美国国家身份意识的塑造 

 

  内容提要 在美国人追求文化独立的19世纪前期,哈德逊河画派以风景画为基础开创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绘画风格。该画派不仅创作了大量令欧洲艺术评论家赞赏的绘画作品,而且为美国人提供了建构身份意识的艺术素材。画家们借助风景画建构起一套美国地理空间形象,并且将其与美国在宗教、政治上相对于欧洲的优越性联系起来。哈德逊河画派的作品与美国当时的政治理念相互呼应,将荒野的文化含义可视化,在文化层面对美国的共和制度和西进运动提供支持。同时,绘画将美国地貌压缩成地理符号,激发了美国人对共享地理空间的想象,成功地增强了美国人的地理归属感,有助于美国人对国家身份意识的构建。 

  关键词 美国 艺术史 哈德逊河画派 风景画 荒野 国家身份认同 

丹尼尔·斯迈尔与“深度历史”理论 

 

  内容提要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丹尼尔·斯迈尔等人所倡导的“深度历史”理论,试图以神经科学的新知为基础,为书写宏大历史提供新的路径。“深度历史”理论反对割裂历史叙述的史前史观念,更反对在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之间划出时间鸿沟,认为历史进程中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一直存在互动关系。大脑是文化的生物性基底,同时深深受到文化的塑造作用。“深度历史”理论整合多学科知识、构建连贯性宏大历史叙事的努力值得称道。但在反对进步史观的过程中,斯迈尔也抛弃了启蒙时代关于人类心智进步的重要思想遗产,使得“神经史学”的主张不免失之粗糙,无法有效贯彻到系统性的历史著述中。 

  关键词 斯迈尔 深度历史 史前史 神经史学 心智 

从元首政制到王朝统治: 

罗马帝国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径考察 

 

  内容提要 政治史是罗马史领域内的传统研究方向之一。在19世纪下半叶,罗马史学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方面,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史学家蒙森。到20世纪末,政治文化研究方兴未艾,而制度史研究范式已经式微。对蒙森时代以来至今在本研究领域内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加以系统述评,有助于呈现并解释过去一个多世纪中,罗马帝国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径中发生的三次重大转向及其原因。同时,这一考察也预示了本研究领域内当下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罗马帝国早期 政治史 研究路径 政治文化 

关于近代早期英国“中等阶层”的术语争议及定义标准 

 

  内容提要 近年来西方社会史家提出用“中等阶层”这一术语取代过去常用的“中产阶级”,来指代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中间阶层,虽然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在所有研究领域完全用“中等阶层”取代“中产阶级”不一定恰当,但在研究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和社会现象时,用“中等阶层”比“中产阶级”更符合当时社会转型的复杂史实。从当时人阶层区分标准的变迁和对中等阶层的描述出发,将生活方式作为定义中等阶层的标准,以生活方式界定中等阶层的群体构成,能够有效地消解部分学术争议。 

  关键词 英国史 中等阶层 中产阶级 定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