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杨巨平:世界史研究的本土定位

      高昌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门户。资料图片本土起步,由近及远,是中外史学的共同传统  立足本土,关注天下,这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从先秦《禹贡》对荒服之地的差序治理到《穆天子传》中秦穆王的西游,再到《山海经》对所谓“四海之外,绝域之国”的那些奇特...[查看详细]

  • 刘少楠:20世纪美国非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内容提要:美国的非洲研究在20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发展,也成为美国区域国别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非洲研究在20世纪的发展史既是美国国内种族现实的动态映射,也是冷战期间美国国家战略的产物,同时还是美国非洲研究学者群体不断自我反思革新的历程。虽然美国的非洲研究最早...[查看详细]

  • 陈林博:消失的北极“企鹅”

      提及企鹅,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南极洲上那群腹白背黑、呆萌可爱的小精灵。殊不知,北极也曾有一种“企鹅”。它们曾长期与人类相伴,之后却遭到灭绝。回顾这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在生物多样性危机阴云密布的当下,很有现实意义。  在古代北大西洋沿岸各地的历史文献中,均记载过一种“腹...[查看详细]

  • 王心扬:工作竞争与文化差异:美国非裔与亚裔的族裔矛盾(1860-1924)

    内容提要:族裔矛盾是美国史研究领域中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不过,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白人社会对有色人种的歧视,鲜有探讨少数族裔之间关系的著作,令我们无法看到美国历史上种族关系的完整画面,甚至会误认为美国的种族关系就是“白种对有色人种”的二元对立关系。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查看详细]

  • 潘米奇:大国竞争与种族主义的交织:1922年“小泽孝雄诉美国”案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19-20世纪之交,美国本土主义盛行,外来移民,尤其是亚洲移民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获得美国“公民权”的机会几乎被从移民法律层面完全封堵。1914年秋,日裔移民小泽孝雄希望利用法律规定的模糊性缺口,即日本人也可被视为浅肤色的“白人”而有资格入籍,试图为日裔移民的入籍打开一线...[查看详细]

  • 孙一笑:“科学种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在大西洋知识共同体中的演变

    内容提要:“科学种族主义”源于大西洋知识共同体对人类起源与人种演变问题的研究。他们根据自然史的物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人种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划分人类族群。这种理论伴随着“种族”概念的建构,反映了欧洲大国推行殖民统治的政治需求。18世纪启蒙时代的欧洲学术界对人类族群分类问题的思考...[查看详细]

  • 滕海键: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发生互动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人类探索利用新能源及开发新的能源利用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历史上曾经历多次重大能源变革,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技术突破,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近代以来,能源的重要性与...[查看详细]

  • 邵声:美国学界关于革命时期公民身份问题的研究

    内容提要:公民身份是美国革命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美国学界的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初,“公民身份”等概念被视作研究对象,其历史含义和特性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得到字面上的解释;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左右,“公民身份”开始作为理论工具被引入...[查看详细]

  • 李新宽:西方文明起源时间再认识

    内容提要:西方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这一命题不仅关涉对人类文明演进进程的理解,而且影响当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对话共生。反思西方文明起源命题的既有研究和解释范式,应把西方文明的起源问题置于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回到西方文明要素形成与融合的历史过程中进行考察。一个新型文...[查看详细]

  • 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

    摘要: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才有了普遍意义上的人类文明。西方开辟了世界历史,主导建构了服膺西方利益的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既从道义上宣判了西方定义的人类文明的非正义性,又从历史主义维度承认了其进步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崛起,为人类文明的重建提供了一线希望。但是,在西方力量...[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