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王超华:再论中世纪晚期英格兰雇工的劳动态度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前工业时代的雇工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不求改变,工资上涨只会滋生其懒惰情绪,而不会带来收入的最大化。这种叙事模式既源于中世纪以来社会精英对劳动者的偏见,也与17世纪重商主义评论家的进一步阐发密切相关。然而,在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雇工面对高工资做出的选择难以用上...[查看详细]

  • 林琦葳、蔺志强:“伦敦特殊论”视野下的中古英格兰地方自治与王权

    提要:早在12世纪,伦敦就已在英格兰享有突出的经济优势、政治影响力和自治权利。一种可称为“伦敦特殊论”的政治观念就是对伦敦这种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优越地位的认识。这种观念经历了从伦敦的自我认知和追求到获得王权认可和维护的转变。转变的背后,是王权与伦敦乃至整个地方自治体系之间关系的演...[查看详细]

  • 徐松岩:希腊族群认同的历史演进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周晓菲摄/光明图片  古希腊人并非希腊半岛最早的居民。在此之前,希腊半岛的主要居民是来自于西亚、北非的海上移民及其后裔,他们携带本地先进的农业革命成果如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及绵羊、山羊等家畜,在希腊半岛定居生活已有数千年之久。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偏北...[查看详细]

  • 国洪更:古代西亚通用语言的形成与演变探析

      楔形文字(图源:《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族众多,语言各异,多种语言并存成为常态。然而,多语现象既不利于物质文化交流,也不利于国家管理,操用不同语言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共同使用的语言,即用作交流工具的通用语言。从20世纪...[查看详细]

  • 邓默晗:提奥多里特及其《教会史》研究述评

    摘要:提奥多里特主要活跃于公元五世纪的罗马帝国东部,是教会史学早期发展阶段的代表史家。他著述丰硕,晚年所撰的《教会史》构建了“尼西亚教派”战胜各种“异端”、收获“正统”地位的胜利历程。以往学者主要关注书中记述的真实性和全书的写作意图,对于《教会史》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重视不够。...[查看详细]

  • 史孝文:两河流域早期国家形成的阶段及特征

      早期的乌鲁克泥板 资料图片  两河流域在地理与环境资源上呈现南北不同的区域性差别,致使南北方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从农业革命开始到早期国家建立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9千纪—前7千纪),两河流域的外围发生农业革命并出现早期大规模聚落;...[查看详细]

  • 袁指挥:古埃及国家的形成及其动力机制

      古埃及国家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国家形成的典型案例之一。一般而言,农业革命是创建国家的前提和条件,古埃及也不例外。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下埃及出现了农业聚落,后来上埃及也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尽管农耕聚落率先出现在下埃及,但埃及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却是由上埃及的先民创建的。为什么会出...[查看详细]

  • 李永斌:文明交流与希腊早期国家的形成

      克诺索斯王宫出土的斗牛壁画  资料图片  希腊早期国家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克里特时期的宫殿国家、迈锡尼时期的“广域王权国家”和古风时代早期的城邦国家。从国家形态的角度来说,这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三种相对独立的不同国家形态。之所以出现三种时间上前后相继、形态上却差...[查看详细]

  • 何立波:古代西西里多元文明的演进

      西西里陶尔米纳旧址上的希腊剧场,建于公元前七世纪。资料图片  西西里被古代希腊人称为有人居住世界的最大岛屿,是古代地中海商业贸易圈东西航线和南北航线的交汇点,也是东西方文明共存和交流的重要地区。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先后到西西里殖民和经商,希腊文明和布匿文明...[查看详细]

  • [德]白瑞斯:古代玛雅人的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

    内容提要:文章利用文字、图画以及考古发掘几方面的资料,考证古典时期玛雅贵族阶层的丧葬习俗以及古代玛雅人对于冥界和灵魂世界的想象。关键词:玛雅/丧葬/死亡观   导言  从史前时代起,玛雅印地安人就居住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图1)以及与其交界的南部山地。本文所涉及到的历史阶段,是所谓...[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