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 沈琦: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之争、河道治理与议会政治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和普通法的兴起,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破坏河道通航的行为被视为破坏“王之和平”的公共妨害。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从...[查看详细]
- 沈琦: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之争、河道治理与议会政治
-
- 陈超:从并肩到对立: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体光谱中的民主制与寡头制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贯穿古典时代雅典政治史的主要矛盾是民主制和寡头制的对立。然而,对雅典人政体思想的考察却表明,民主制和寡头制对立的政体光谱是古典时代后期的产物。古典时代早期,雅典人沿用了古风时代的僭主制和平等政治对立的政体光谱,不但不将民主制和寡头制视为对立的政体,反而将二...[查看详细]
- 陈超:从并肩到对立: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体光谱中的民主制与寡头制
-
- 康凯:旧史新编:约尔达内斯、保罗与中世纪早期罗马历史书写的新起点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研究者将中世纪早期的罗马历史作品看成古代罗马史家作品的粗糙汇编,认为它们缺乏研究价值。然而,近年来对中世纪抄本数量的研究表明,罗马历史是中世纪史家及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之一,这一现象值得反思。哥特人约尔达内斯和伦巴德人保罗的民族史作品广受学界的关注,但与之密...[查看详细]
- 康凯:旧史新编:约尔达内斯、保罗与中世纪早期罗马历史书写的新起点
-
- 吴欣: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中亚地区
阿契美尼德帝国,亦称古波斯帝国(公元前559年-前330年),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心位于现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省,统治区域从欧亚草原及印度河流域延伸到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中亚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依照古波斯王室铭...[查看详细]
- 吴欣: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中亚地区
-
- 李隆国:长发王制度与西欧中世纪王权的开启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与此同时,内迁诸蛮族在原西部帝国的疆土之内建立起众多蛮族王国。在这些王国之中,法兰克人所建立的墨洛温王朝最为成功。从克洛维(?—511年)到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年在位),传承了两个多世纪。古代罗马帝国也流行世袭传承的王朝政治,但是各个王朝普遍延续时间...[查看详细]
- 李隆国:长发王制度与西欧中世纪王权的开启
-
- 马欢欢:两河流域的文明探源历程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其发现和认定,是考古学发出“如何认定文明”这一世纪之问的肇始,也是西方学者辨识文明、归纳文明要素的重要基点。 19世纪中叶,被誉为“亚述学之父”的英国学者罗林森成功释读贝希斯敦铭文,人们意识到两河流域存在比古巴比伦更早的文明...[查看详细]
- 马欢欢:两河流域的文明探源历程
-
- 金寿福:古埃及文明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位于阿比多斯、标号为U-j的前王朝君主墓。资料图片 前王朝的一位君主使用过的燧石刀。资料图片 一般认为,文明是人类的智力、物质条件、社会组织和文化机制方面达到一定高度的阶段。关于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准,学界有一个共识,即必须考虑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每个文明的特殊性,不存在放...[查看详细]
- 金寿福:古埃及文明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
- 张新刚:西方学术界关于希罗多德研究的议题与趋向
希罗多德及其著作《历史》。资料图片 1913年,德国古典学家菲利克斯•雅各比为保利-维索瓦古典研究百科全书撰写了长达三百余页的《希罗多德》一文,全面而系统地讨论了希罗多德《历史》的写作风格、史料来源、结构内容、文本流传以及后世影响等。雅各比的这篇长文决定性影响了20世纪以来西...[查看详细]
- 张新刚:西方学术界关于希罗多德研究的议题与趋向
-
- 林丽娟:巴格达翻译运动中的希腊哲学和医学——希腊-阿拉伯学的学术史考察
内容提要:在西方文明史上,公元8-10世纪的巴格达翻译运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它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又将其再度传回欧洲,对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深远影响。希腊-阿拉伯学领域即以这一运动中诞生的古典希腊作品之中世纪阿拉伯语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希腊-阿拉伯学主要研究成果...[查看详细]
- 林丽娟:巴格达翻译运动中的希腊哲学和医学——希腊-阿拉伯学的学术史考察
-
- 刘寅:律法与新民:《申命记》与加洛林时代的共同体想象
内容提要:圣经旧约经书《申命记》在加洛林时代不同层面的共同体想象和秩序规范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萨利克法典》百条本序言借助《申命记》的“神恩-特选民族”话语表达对法兰克民族的称颂,体现了丕平政权对内外时局的舆论回应。将《申命记》中“特属之民”的身份运用于法兰克人的做法,很可能...[查看详细]
- 刘寅:律法与新民:《申命记》与加洛林时代的共同体想象